找到相关内容14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菩萨、佛”之四圣组成。住在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等三界之天人,属于六凡,而菩萨属于四圣。兜率天有外院和内院,兜率内院乃即将成佛的补处菩萨之居处,今则为弥勒菩萨之净土,于此天宣说佛法,若住此天满四千岁,即下...到我们这个世界一次,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。二果除断见惑以外,还把欲界的九品思惑断六品。  三果叫阿那含,华译为不还,或是不来,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。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,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,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。无自在故,即非是我。我执既破,我所亦破。是故重破我执、说十二处。  处义已释。界义为何?  界谓十八界,眼界色界眼识界;耳界声界耳识界;鼻界香界鼻识界;舌界味界舌识界;身界触界身识界;意界法界意识界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生存与死亡问题,一则曰“愿身成骨骨成灰”,继则曰“结空为色又俄空”,最后又说“我佛天亲魔眷属,一时撒手劫僧祇”,虽语语似隐含奇痛,但皆以超色界了生死的佛家境地为依归。故而梁启超虽认为此诗为“遣情”之作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469752.html
  • 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研究论著目录

    兜率天是佛教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二十八重天中的第四重天。欲界在三界的最下层,由6层(重)天组成,最底层起是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,此三天依附大地,故又称地居天,此上的诸天均浮在天空,称空居天,...

    王惠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36991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二辑)

    拔舌。  【注】  (一)无明─烦恼的根源,其事即见与爱。  (二)法身─证得般若妙智后,所显发的清净功德。  (三)三界─世间的总称,即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  (四)真金─即如来藏、法身、佛性。  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7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三)

    墨水滴完;佛成佛经过的时间,比这墨水滴尽的时间还要久。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不是在印度,早在色界四禅天就成佛了,当时叫做护明菩萨,他在兜率宫。后降生印度,腊月初八夜睹明星,触机成道。他说:“奇哉!奇哉!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970437.html
  • 《大唐西域记》今译

    展示了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,堪称为天下最尊贵的,唐朝的光明普照四方,它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。自佛陀圆寂,如同智慧的太阳沉落,汉明帝遣使访问才使得佛像及其教化归于东土,帝王的大道广为传扬,中国的声教远播在西方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370582.html
  • 满谦法师:佛教的国际交流

    提倡国际间要相互交流融和,因此当佛陀证悟后所说的第一部经《华严经》,这是首场垮越时空的国际弘法交流大会。《华严经》是以天界为舞台的法会,如宇宙国际的剧场。经中佛说法的地点以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为主...

    满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570741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。第三是阿那含果(三果罗汉),译为不来,谓已  断尽九品思惑,而寄居到色界四禅天上去,再不来欲界受生,  所以叫不来。第四是阿罗汉果(四果罗汉),谓已证到了无生  法忍,即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地,而超出...去,又有  十八层天,称色界。大梵天,是这十八层天中的第三层天。由  色界天上去,还有四层天,叫做无色界天,共计有二十八层,  或称二十八天。  注22:按释迦毗楞伽摩尼,乃梵文,译文为能胜,就是能够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释迦牟尼成道  ,首先在印度的鹿野苑,为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。一为苦谛,  是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,包括天、人、阿修罗、饿鬼、畜生及  地狱中六道众生的种种苦报。二为集谛,集即众集,是说由于  一个人聚集了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